乳铁蛋白婴幼儿健康效应专家共识
乳铁蛋白婴幼儿健康效应专家共识
本文转载自《临床儿科杂志》
乳铁蛋白(Lactoferrin, LF)是转铁蛋白家族中的 一种铁结合糖蛋白,存在于人体的乳汁和各种分泌液 中,以母乳中的含量最高。人LF和牛LF氨基酸序列 具有69%的同源性,因此二者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。 LF具有抗微生物、促进肠道发育、促进铁吸收、免疫 调节等功能。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按照循证医 学原则,选择当前最佳证据,经反复讨论修改,最终形 成LF婴幼儿健康效应专家共识。证据等级采用牛津 循证医学中心分级系统。
1概述
1.1 LF的结构
LF是转铁蛋白家族中的一种铁结合糖蛋白,其 分子质量约为80千道尔顿,人LF和牛LF分别由691 和689个氨基酸组成[1], 氨基酸序列具有69%的同源 性[1,2]。人LF和牛LF的三级结构很相似,但不完全相 同。每一分子LF包含两个同源的叶,称为N叶和C叶, 分别指分子的N端和C端。每一叶又由两个子叶或结 构域组成, 形成一个裂缝, 三价铁离子协同一个(重) 碳酸盐阴离子紧密结合在这个裂缝中, 这些结构域分 别称为 N1,N2,C 1 和 C2[1]。
1.2母乳中LF的含量
LF存在于人体的乳汁和各种分泌液中,在母乳 中含量最高[3]。Rai等[4]的系统综述中,分析了 1966- 2010年间相关的94篇文献后, 将其中符合要求的52 篇文献进行了整理统计(包括2724名研究者),主要 研究对象来自欧洲, 部分来自非洲和南美洲。 结果显示, 在早期母乳中(<28天)LF的平均水平为4.91 土 0.31 g/L (土 SEM),范围0.34 ~ 17.94 g/L ;在成熟母乳(》28天) 中,LF的平均水平为2.10 土 0.87 g/L,范围0.44〜4.4 g/L。 不同哺乳阶段LF含量见表1。
1.3加工工艺对LF活性的影响
LF在加热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,变性程度主 要与加热时间、pH值和铁饱和度等有关[5-6],巴氏消 毒以及冷冻储存等手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LF的 含量和活性[7]。同样,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,如脱脂乳、 乳清以及乳蛋白的分离过程中, 由于受到高压处理,
表1不同哺乳阶段母乳中LF的含量[4] (g・L-1)
哺乳阶段 | 例数平均值士标准差中位数 | 范围 | |||||
产后0-5天 | 43 | 6 | .63土3 | .72 | 5 | .51 | 0.8〜17.94 |
产后6-10天 | 23 | 3 | .45土1 | .46 | 3 | .27 | 1.0〜9.36 |
产后11-30天 | 27 | 4 | .24土2 | .17 | 2 | .92 | 0.92〜8.04 |
产后31-90天 | 36 | 2 | .32土1 | .01 | 1 | .92 | 0.57〜3.85 |
产后91-180天 | 19 | 2 | .03土0 | .79 | 1 | .54 | 0.58〜4.28 |
产后6-12月 | 12 | 2 | .19土0 | .84 | 1 | .57 | 0.44〜3.63 |
产后>12月 | 9 | 2 | .10土0 | .55 | 2 | .19 | 0.62〜3.63 |
其中的LF也会大量发生变性⑻。因此,在加工乳制品 中,如果没有经过额外特别添加,原本较低的LF水平 会进一步降低。
目前,已有商品化的高活性的牛乳来源的LF添 加到加工乳制品中以提高活性LF含量。为了更好的 保持LF活性,对牛乳来源的LF的提纯主要是在巴氏 消毒之后,采用离子交换层析、 超滤、 微孔过滤、 干燥 或者冷冻干燥的技术加以提纯。 通过体外细胞研究发 现,通过提纯工艺得到的LF,在刺激肠道上皮细胞增 殖和分化方面具有与人LF相似的生物活性;本外消 化模拟实验也显示,与人LF 一样,牛乳提取的LF也 可以部分抵抗消化作用, 并能够结合额外的铁[9]。
2 LF与婴幼儿、儿童、孕妇健康效应的研究证据
鉴于目前有关LF人群健康效应的研究文献采用 的干预物均是牛乳来源的LF,本共识中列出的证据采 用的干预物质均为牛LF (Bovine Lactoferrin, BLF)。
2.1 LF降低婴幼儿、儿童腹泻发病率的研究证据
Ochoa等[10]在秘鲁开展了一项针对555名12 ~ 18 月龄健康婴幼儿的双盲、随机对照试验,评估LF对婴 幼儿腹泻的影响。试验组277例,每天添加两次BLF, 每次0.5g ;安慰剂组(安慰剂为麦芽糖糊精)278例, 观察6个月。 结果发现, 试验组和安慰剂组腹泻发病 率分别为6.6%和7.0%, 腹泻持续时间分别为4.76 天 和5.34天,中重度脱水发生率分别为1.0% 和2.6%, 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(证据级别lb)。
Chen等[11]在中国开展的随机对照试验,将260 名仅进行过母乳喂养且已断奶的4〜6月龄婴儿, 随机 分到LF强化配方奶组和对照组,每组130例,分别给 予BLF含量为38 mg/100 g的强化配方奶和不含BLF 的配方奶,两组配方奶中铁含量均为4 mg/100 g,干 预3 个月, 同时设置仅进行母乳喂养的母乳喂养组 (n=130)。结果显示,LF强化配方奶组和母乳喂养组 婴儿呕吐、恶心、疝气以及腹泻相关疾病发生率显著 低于对照组(P<0.05证据级别lb)。
日本学者Egashira等[12]对234名5岁以下、对牛 奶不过敏的健康婴幼儿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也获得类 似结果,每日添加lOOmgBLF可降低总的腹泻和呕吐 的发病率, 缩短腹泻和呕吐的持续时间, 但对轮状病 毒引起的腹泻没有影响,提示LF对腹泻发生具有预 防效应(证据级别2b)。但上述几项研究所用LF剂量 差异较大。
2.2 LF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证据
Manzoni等[13]2014年开展了包括意大利和新西 兰的13个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, 观察补充LF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健康效应。 743名极低出生体重儿被随机分为3组,BLF组(口 服BLF 100 mg/d, 247例)、BLF联合鼠李糖乳杆菌组 238例) 和安慰剂组(258例),观察至出生后30天, 出生体质量< l000g的则口服至出生后45天。结果发 现,BLF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为2.0%, BLF联 合鼠李糖乳杆菌组为0.0%, 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的 5.4%。 两个试验组新生儿总死亡率和坏死性小肠结 肠炎的死亡率也显著低于安慰剂组(证据级别lb)。
在意大利开展的一项包括472名极低出生体质量 儿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也得出相似的结论, 每日给予 100 mg的BLF可降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 结肠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(证据级别lb)[14]。
Akin等[15]在土耳其开展的双盲、随机、安慰剂对 照研究,共纳入47例出生体质量<1500 g和/或出生 胎龄<32周的新生儿。干预组(22例)予BLF200 mg/d, 对照组(25例) 予生理盐水2 mL。 从新生儿喂养量达 到20 mL/ (kg-d)开始,BLF或生理盐水溶于母乳、配 方中, 干预至出院或死亡。 结果显示, 干预组未发生坏 死性小肠结肠炎,对照组发生5例小肠结肠炎(2例III 期,3例II期)。干预期间未发生与BLF相关的不良事 件(证据级别lb)。
2.3 LF提高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研究证据
2014年, 王艳丽等[16]对3~15岁儿童进行随机对 照试验,观察LF联合幽门螺杆菌标准三联疗法对幽 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。 试验组患 儿(n=45)接受标准三联疗法同时给予BLF胶囊(每 粒胶囊含BLF25 mg),每次2粒,早晚各1次;对照组 患儿(n=45)接受标准三联疗法治疗。结果显示,试 验组患儿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1 . 11%, 高于对照组 73.33%);试验组不良反应率(4.44%) 低于对照组 (20.00%)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o 提示LF 能提高标准药物治疗方法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, 减少 不良反应的发生(证据级别lb)。
2.4 LF降低婴幼儿、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研究证据
King等[17]在美国开展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,将 52名 34周胎龄~生后4周、 健康的配方奶粉喂养儿 随机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, 每组各26例, 分别摄入含 850 mg/L和含102 mg/LBLF的配方奶粉,观察1年。结 果发现, 试验组和对照组下呼吸道感染的发作频率分 别为0.15次/年和0.50次/年, 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 组(P<0.05)(证据级别lb)。上文中提到的Chen等[11] 在中国开展的随机对照试验也显示,LF强化配方奶组 和母乳喂养组婴儿呼吸道相关疾病、 流鼻涕、 咳嗽、 喘 息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含BLF的配方奶的对照组 (P<0.05,证据级别lb)。
中国江苏的一项包括98例年龄在11个月~13岁 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随机对照试验也获得类似 的结果[18],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50 -100mg/d的 LF胶囊治疗,可提高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(证据级别 lb)。
2.5 LF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证据
Manzoni等[14]在意大利11个3级新生儿重症监 护病房进行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,探讨BLF对极 低出生体质量儿败血症发病率的影响。 472例极低出 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3组:口服100mg/d BLF组153 例、BLF联合6 x 109CFU/d鼠李糖乳杆菌组151例和 安慰剂组168例,出生体质量< l500g的口服至生后 30天,出生体重<l000g的口服至生后45天。结果发 现,BLF组和BLF联合鼠李糖乳杆菌组晚发型败血症 的发病率分别为5.9%和4.6%, 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 的17.3% (PV0.001), 2个试验组与安慰剂组相比,其 晚发型败血症发病风险分别降低66% (相对危险度为 0.34,95% CI 为 0.17〜0.70)和 73% (相对危险度为 0.27, 95% CI为0.12~0.60),对出生体质量<l000g的新生 儿效果更显著。BLF组和BLF联合鼠李糖乳杆菌组的 新生儿败血症病死率分别为0%和0.7%, 均显著低于 安慰剂组的4.8%(证据级别lb)。
Kaur等[19]在印度进行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,评 估BLF对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(出生体质量< 2000 g) 迟发型败血症首次发病的预防作用。 新生儿随机分到 LF组和对照组,LF组63例,在第1-28天龄内口服LF (100 mg BLF+100 mg葡萄糖),对照组67例,给予安 慰剂(100 mg葡萄糖)。结果发现,经血培养证实的首 发迟发型败血症发生率LF组低于对照组(3.2% vs. 13.4%, P=0.036)。LF组无败血症相关死亡,对照组 败血症相关病死率为7.5%(P=0.027)。另外,LF组 与对照组相比, 脑膜炎、血小板减少症、凝血异常、喂 养不耐受等发生率均显著减少(证据级别lb)。
Ochoa等[20]在秘鲁开展的包括190名体质量 <2500g新生儿的双盲、随机、安慰剂对照试验,其中 80例(42.1%) 出生体质量<1500 g。 干预组(95例) 给予口服BLF200 mg/(kg・d),每天3次,对照组给予 麦芽糊精, 从婴儿能经肠道喂养开始, 持续至28天。 结果显示, 累计的败血症发生率, 干预组低于对照组 (12.6% vs. 22.1%);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(<1500 g)中, 败血症发生率干预组低于对照组(20.0% vs. 37.5%)。 干预期间, 只发生3次与干预相关的呕吐, 99.7%的观 察期内没有过敏或不耐受表现(证据级别lb)。
Akin等[15]在土耳其开展的双盲、随机、安慰剂对 照研究,纳入47例出生体质量<1500 g和/或出生胎 龄<32周的新生儿。干预组(n=22)给予BLF200 mg/ d,对照组(n=25)给予生理盐水2 mL。从新生儿喂养 量达到20 mL/(kg-d)开始,BLF或生理盐水溶于母乳、 配方中, 干预至出院或死亡。 结果显示, 干预组中4例 发生4次医源性败血症, 对照组中8例发生14次医源 性败血症, 每千天患病日医源性败血症发生数干预组 和对照组分别为4.4/1000和17.3/1000,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(P=0.007,证据级别lb)。
2.6 LF改善婴幼儿贫血、促进生长发育的研究证据
King等[17]对52名34周胎龄〜生后4周婴儿的随 机对照试验发现,摄入含850mg/L LF的强化配方奶粉 婴儿的红细胞压积(37.1%)显著高于摄入含102mg/ L LF的强化配方奶粉组的婴儿(35.4%,P<0.05),在 前6个月的试验期中,摄入含850 mg/L LF的强化配方 奶粉组与摄入含102 mg/L LF的强化配方奶粉组相比, 婴儿增重的趋势更为显著(证据级别lb)。
Ke 等[21]在中国四川对213名 4-6月龄的健康足 月儿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,同时给予添加38mg/100g BLF和4 mg/100g铁元素配方奶的婴儿的体质量、 年龄体质量Z评分、身高体质量Z评分、血清铁、血 清转铁蛋白受体和体内总铁含量均显著高于仅给予 4mg/100g铁元素配方奶的婴儿(证据级别lb)。
陈冠仪等[22]进行的干预试验, 按照自愿的原则将 新生儿分为母乳喂养组(n=32)和配方奶喂养组,配 方奶喂养组再随机分为含LF配方奶组(38 mg/100 g, n=32)和不含LF配方奶组(n=32),从刚出生喂养至6 月龄大,并随访至6月龄。结果显示,6月龄时,LF配 方奶喂养组婴儿的头围、 体质量与母乳喂养组接近, 但高于不含LF配方奶组(P<0.05),三组婴儿身长比 较无差异。LF配方奶喂养组血红蛋白浓度与不含LF 配方奶喂养组无差异(P>0.05),但高于母乳喂养组 (P<0.05); LF配方奶组红细胞压积、红细胞平均体积 以及网织红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不含LF配方奶组和 母乳喂养组(P<0.05);两组婴儿丹佛发育筛查测试 评估无差异(证据级别2b)。
Hernell等[23]将59名2周〜6月龄的健康足月儿, 按其父母意愿分到母乳喂养组(n= 16例)和配方奶粉 组,其中配方奶粉组随机分为强化硫酸亚铁1组(n=12 例,添加1.6mg Fe/L)、强化硫酸亚铁2组(n= 11例, 添加4mg Fe /L)、硫酸亚铁+LF组(n=10例,添加1.8mg Fe/L,其中1.3mg的铁来自结合铁的BLF)和硫酸亚 铁+核苷酸组(n=10例,添加2.2mg/L铁和40mg/L核 苷酸) 。分别于婴儿1、 4和6月龄时测量其身高、 体质 量、 血红蛋白、 血清铁和总铁含量。 结果显示, 与母乳 喂养组相比,硫酸亚铁+LF组婴儿身长、体质量和营 养状况无统计学差异,但硫酸亚铁+LF组婴儿在4月 龄和6月龄时的身长显著高于硫酸亚铁+核苷酸组的 婴儿(P<0.05);硫酸亚铁+LF组婴儿的体质量在6月 龄时亦显著高于硫酸亚铁+核苷酸组; 但在婴幼儿铁 营养方面, 如血红蛋白、 血清铁和总铁含量上, 各组间 无显著差异(证据级别2b)。
刘瑛等[24]对非母乳喂养晚期早产儿(出生胎龄 34~36周)进行随机对照试验,研究LF对晚期早产儿 贫血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。 从研究对象1 月龄起, 铁剂治疗组(n=60)给予硫酸亚铁口服液[2~4 mg/ (kg- d)], LF组(n=60)给予口服LF胶囊(25 mg/d),干 预并随访到6月龄。 结果发现, 两组出生时及6月龄时 的身长、 体质量、 头围无显著差异; 两组干预前及干预 后的血红蛋白、 红细胞压积、 网织红细胞、 血清铁蛋白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;两组6月龄时Gesell 评估各能区发育商无统计学差异(P>0.05),表明LF 对预防晚期早产儿贫血与铁剂补充有类似效果(证据 级别 lb)。
3 LF发挥其健康效应的生物学机制
LF通过抗微生物、促进肠道发育、促进铁吸收、 免疫调节等来发挥其健康效应。
LF具有结合铁离子的能力,在病原体周围形成 一个缺铁的环境, 减少微生物对铁这种必需元素的吸 收,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。体外和动物研究发现, LF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致病菌呈现抑菌活性, 并具有抑制诺瓦克病毒复制和抑制念珠菌增殖的功 能[25-27]。
LF具有促进肠道发育的功能。体外研究发现,不 同浓度LF处理的肠上皮细胞计数均显著增加[28]。用 LF喂养新生小猪后,小猪十二指肠中脑源性神经营 养因子和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的mRNA表达水平均 显著增加, 空肠腺窝大小、宽度和深度, 十二指肠绒 毛面积、长度和宽度均增加, 生长速度加快[29]。此外, LF能促进胃肠道中的有益菌如双歧杆菌、乳酸菌的增 殖, 同时保护肠道不被有害细菌损伤, 改善肠道微生 物菌群, 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[30]。
LF能通过肠细胞表面的LF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促进铁吸收,摄入铁饱和LF能显著增加体内红细胞 密度和血红蛋白浓度[31-32]。
4小结
LF是母乳中重要的活性蛋白。现有的人群研究 结果显示,LF可预防和辅助治疗婴幼儿腹泻、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、呼吸道疾病、新生儿败血症,对改 善婴幼儿贫血和促进其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作用。但 共识中提到的各项研究所用的LF的剂量不同,且相 差较大,给予方式也有不同,有些是口服LF,有些是 通过乳制品获得。因此,对于LF的临床应用,临床医 生需结合婴幼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实际情况, 给予 正确使用。
(起草专家:苏宜香汪之顼张彩霞赖建强盛晓阳 曾果杨年红衣明纪
评审专家:邵 洁 陈平洋 滕 越 胡 燕 李光辉 李 燕 毛丽梅 童笑梅 徐秀 徐轶群 张 琚 秘书 :丁 叶) 参考文献 :
[1] Steijns JM, van Hooijdonk AC. Occurrence, structure, b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ctoferrin [J]. Br J Nutr, 2000, 84(Suppl 1): S11-7.
[2] Pierce A, Colavizza D, Benaissa et al. Molecular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bovine lactotransferrin [J]. Eur J Biochem, 1991, 196(1): 177-184.
[3] Lonnerdal B, Iyer S. Lactoferrin: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function [J]. Annu Rev Nutr, 1995, 15: 93-110.
[4] Rai D, Adelman AS, Zhuang W, et al.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lactoferrin concentrations in human milk: a global systematic review [J]. Crit Rev Food Sci Nutr. 2014, 54(12):
1539-1547.
[5] EFSA Panel on Dietetic Products (2012a). Scientific Opinion on bovine lactoferrin [J]. EFSA J, 2012, 10(5): 2701.
[6] Paulsson MA, Svensson U,kishore AR, et al. Thermal behavior of bovine Lactoferrin in weter and its relation to bacterial interac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[J]. J Dairy Sci, 1993, 76(12): 3711-3720.
[7] Akinbi H, Meinzen-Derr J, Auer C, et al. Alterations in the host defense properties of human milk following prolonged storage or pasteurization [J].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, 2010, 51(3): 347-352.
[8] Mazri C, Sanchez L, Ramos SJ, et al. Effect of high- pressure treatment on denaturation of bovine lactoferrin and lactoperoxidase [J]. J Dairy Sci, 2012, 95(2): 549-557.
[9] Lonnerdal B, Jiang R, Du X. Bovine lactoferrin can be taken up by the human intestinal lactoferrin receptor and exert bioactivities [J].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, 2011, 53(6): 606-614.
[10] Ochoa TJ, Chea-Woo E, Baiocchi N, et al. Randomized double-blind controlled trial of bovine lactoferrin for prevention of diarrhea in children [J]. J Pediatr, 2013, 162(2): 349-356.
[11] Chen K, Chai L, Li H, et al. Effect of bovine lactoferrin from iron-fortified formulas on diarrhea an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of weaned infants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[J]. Nutrition, 2016, 32(2): 222-227.
[12] Egashira M, Takayanagi T, Moriuchi M, et al. Does daily intake of bovine lactoferrin-containing products ameliorate rotaviral gastroenteritis?[J]. Acta Paediatr, 2007,96(8): 12421244.
[13] Manzoni P, Meyer M, Stolfi I, et al. Bovine lactoferrin supplemen-tation for prevention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very-low-birth-weight neonates: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[J]. Early Hum Dev, 2014, 90(Suppl 1): S60-65.
[14] Manzoni P, Rinaldi M, Cattani S, et al. Bovine lactoferrin supplementation for prevention of late-onset sepsis in very low-birth-weight neonates: a randomized trial [J]. JAMA, 2009, 302(13): 1421-1428.
[15] Akin IM, Atasay B, Dogu F, et al. Oral lactoferrin to prevent nosocomial sepsis and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premature neonates and effect on T-regulatory cells [J]. Am J Perinatol, 2014, 31(12): 1111-1120.
[16] 王艳丽,李春力,庄探月,等.LF联合标准疗法治疗儿童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[J].临床儿科杂志,2014, 32(4): 309-311.
[17] King JC J, Cummings GE, Guo N, et al. A double-blind, placebo-controlled, pilot study of bovine lactoferrin supplementation in bottle-fed infants [J].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, 2007, 44(2): 245-251.
[18] 潘伟,罗靖,徐进生,贲晓明.LF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 儿的疗效 [J].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, 2007, 22(22):1713-1714.
[19] Kaur G, Gathwala G. Efficacy of bovine lactoferrin supplementation in preventing late-onset sepsis in low birth weight neonates: a randomized llacebo-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[J]. J Trop Pediatr. 2015, 61(5): 370-376.
[20] Ochoa TJ, Zegarra J, Cam L, et al.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lactoferrin for prevention of sepsis in peruvian neonates less than 2500 g [J]. Pediatr Infect Dis J. 2015, 34(6): 571-576.
[21] Ke C, Lan Z, Hua L, et al. Iron metabolism in infants: influence of bovine lactoferrin from iron-fortified formula [J]. Nutrition, 2015, 31(2): 304-309.
[22] 陈冠仪,陈同辛,陈惠金,等.含LF配方奶喂养对婴儿 生长发育和外周血细胞数值的影响.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[J]. 2011, 34(15): 52-54.
[23] Hernell O, Lonnerdal B. Iron status of infants fed low-iron formula: no effect of added bovine lactoferrin or nucleotides [J]. Am J Clin Nutr, 2002, 76(4): 858-864.
[24] 刘瑛,王馨,林少勇,等.LF对晚期早产儿贫血及神经行 为发育的影响 [J]. 中国处方药, 2014, 12(8): 6-8.
[25] Jahani S, Shakiba A, Jahani L. The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lactoferrin on Gram-Negative and Gram-Positive bacteria [J]. Int J Infect, 2015, 2(3): e27954.
[26] Ishikawa H, Awano N, Fukui T, et al.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lactoferrin against murine norovirus infection through inhibition of both viral attachment and replication [J].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, 2013, 434(4): 791-796.
[27] Velliyagounder K, Alsaedi W, Alabdulmohsen W, et al. Oral lactoferrin protects against experimental candidiasis in mice [J]. J Appl Microbiol, 2015, 118(1): 212-221.
[28] Buccigrossi V, de Marco G, Bruzzese E, et al. Lactoferrin induces concentration-dependent functional modulation of intestina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[J]. Pediatr Res, 2007, 61(4): 410-414.
[29] Yang C, Zhu X, Liu N, et al. Lactoferrin up-regulates intestinal gene expression of brain-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 BDNF, UCHL1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to alleviate early weaning diarrhea in postnatal piglets [J]. J Nutr Biochem, 2014, 25(8): 834-842.
[30] Hu W, Zhao J, Wang J, et al. Transgenic milk containing recombinant human lactoferrin modulates the intestinal flora in piglets [J]. Biochem Cell Biol, 2012, 90(3): 485-496.
[31] Gislason J, Douglas GC, Hutchens TW, et al. Receptor- mediated binding of milk lactoferrin to nursing piglet enterocytes: a model for studies on absorption of lactoferrin- bound iron [J].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,1995, 21(1): 3743.
[32] Kawakami H, Hiratsuka M, Dosako S. Effects of iron- saturated lactoferrin on iron absorption [J]. Agric BioI Chem, 1988, 52(4): 903-908.
(收稿日期:2018-09-11)
(本文编辑:梁华)